医疗卫生专业知识

胸外心脏按压

2020-05-26 14:25:04 | 查看人数 | 来源:渝岸公考

定义:

  胸外心脏按压,依传统的观点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体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 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胸外心脏按压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证⑴胸壁开放性损伤;⑵肋骨骨折;⑶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⑷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胸骨下陷4-5cm(婴幼儿下陷1-2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l00次/分钟。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两者的操作频率为5:1。

 

  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指标

 

  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

 

  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④出现自主呼吸;

 

  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注意事项:

 

  ⑴ 首先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阻塞。口腔内如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包括义齿),为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打下基础。因为维持循环与呼吸功能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⑵ 准确、及时判断心跳停止,果断有效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是保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保障复苏药物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⑶ 操作者准确、熟练、动作要到位。应注意按压正确部位、操作手法的准确性。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

 

  ⑷ 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导致气血胸。

 

  ⑸心肺复苏施救应坚持20~30分钟,如为低温、溺水、触电、药物中毒、高血钾症等患者,可适当延长心肺复苏实施的时间。

公众号.jpg

相关内容推荐

公众号已复制

快去微信搜索吧

我知道了

新闻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