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重庆教师招聘考试题及解题思路

来自:渝岸公考 丨 发表人:真题库 丨 发布时间:2020-12-17 10:23:03

 1.教育的( )显著的标志是非计划性、非预期性,例如教师的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等。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根据呈现方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选项A,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选项B,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选项C,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选项D,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题干中强调“非计划性、非预期性”,体现了教育的隐性功能,故此题选D。
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
A.教育规律 B.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 D.教育制度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中,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选项A,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选项B,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选项C,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选项D,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故选B。
3.下列不属于形式化教育阶段的是( )。
A.教育主体确定
B.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C.大抵有固定活动场所
D.明确规定各种制度,如入学制度、教育制度等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形式化教育阶段的特点。人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漫长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非形式化教育阶段、形式化教育阶段、制度化教育阶段。
非形式化教育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均不固定的教育。在非形式化教育阶段,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联系具有偶然性,它同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浑然一体的。其特点有:(1)教育主体没有固定下来,没有专门地从事教育活动的专职教师;(2)教育对象不稳定;(3)没有固定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零散的、随机的;(4)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设备。
形式化教育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相对固定,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联系具有规律性的教育。如果说非形式化教育是散乱的“教育细胞”,那么形式化教育则是由大量的“教育细胞”构成的教育组织系统。这个组织系统中不仅有学校教育,也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制度化教育产生于近代教育兴起以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或由国家资助学校的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加,须要确定一定的规范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并在学校职能健全后解决上下级学校衔接、不同类型学校分工以及办学权限之类问题。于是,学制(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外部考试制度等措施应运而生,从而使大量处于游离状态的学校逐渐聚合成学校系统。教育系统发生后,使形式化教育日趋制度化。
综上所述,ABC选项均属于形式化阶段教育的特点,D选项属于制度化教育特点。结合题干描述,此题正确答案为D。
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手段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选项A,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选项B,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选项C,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达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主要指各种教育工具、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等。
选项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题干中,“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为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其强调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至”出自(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记》。
选项A,《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选项B,《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选项C,《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全书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被称之为“教育学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选项D,《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学的诞生。
题干中,“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至”出自于《礼记•学记》,根据关键词“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也可进行判断。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6.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这说明人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选项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选项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选项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亦称不均衡性,主要强调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选项D,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