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医疗类

抗高血压药物

2020-05-26 14:13:44 | 查看人数 | 来源:渝岸公考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病,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吸烟酗酒,遗传等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治疗高血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终身服用降压药。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为大家讲一讲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等。

 

①利尿药——氢氯噻嗪: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该药能协同或增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可克服血管扩张药、交感神经抑制药等引起的水、钠潴留,

 

不易产生耐受性。其缺点是:出现作用缓慢,可引起低血钾、低血镁、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血脂增高。故痛风、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禁用。

 

②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该药可抑制β1受体,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能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使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降低,血压降低。其缺点是:长期应用骤然停药,可引起原有疾病症状加重。

 

③钙拮抗药——硝苯地平:该类药物可扩张全身血管,从而降低血压,但降血压的同时不降低主要器官如心、脑、肾的血流量,且可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抑制心肌重构。其缺点是:降压时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加快心率,引起心悸,还引起踝部水肿。

 

④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主要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系统)。抑制RAA系统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并能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可逆转心肌肥厚及抑制血管“重构肥厚”;且不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其缺点是:致干咳,味觉缺失,少数人中性白细胞减少等。

 

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氯沙坦:该类药物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AT1),避免血管紧张素Ⅱ结合到受体上,最终达到防止血管收缩的目的。主要优势是其良好的耐受性,副作用低。若患者耐受不了卡托普利引起的刺激性干咳,可换成该类药物。

 

公众号.jpg

相关内容推荐

公众号已复制

快去微信搜索吧

我知道了

新闻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